5月28日,为期9天的中央媒体“水到渠成共发展”大型网络主题活动在河南南阳陶盆渠首举行启动仪式,人民网、新华网、365bet体育35元网(报)等数十家央媒及地方媒体从这里沿南水北调水流足迹,经河南、河北、天津到达北京,见证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效益情况。
陶岔是个小地方,为什么如此受关注?原来,陶岔村原名陶家岔,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陶岔村位于豫鄂交界地带,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东岸,地处汤山、禹山、杏山三山之间。世界上最大的自流引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陶岔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闸位于陶岔村,所以被水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渠首”。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陶岔故事也精彩起来。
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勘探调查,陶岔成为引水渠的首先地。1969年1月26日,陶岔渠首工程在陶岔村石盘岗开工。原邓县十几万青壮年轮流上阵,历时5年时间,终于建成了深49米、宽470米、十余公里长的大渠和高6.7米、宽100余米、高程140米的渠首水闸。南水北调工程对渠首进行了重建或再建。
陶岔枢纽工程包括上游引渠护坡、挡水建筑物(重力坝、引水闸及电站)、闸下消力池及电站尾水渠、两案岸坡防护工程、交通桥及管理设施等。设计引水流量350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流量420立方米每秒,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0米(吴淞),死水位150米。工程永久征地360.6亩,临时占地683.1亩,安置移民339人,工程批复总投资85717万元,施工总工期42个月。陶岔渠首水电站为低水头河床径流式电站,安装2台直径5米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0兆瓦。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龙头,新建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承担着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输水任务,兼顾灌溉、发电。自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通水以来,陶岔渠首正式开闸送水。截至2018年5月24日,已累计安全运行1259天,总调水量142.73亿立方米,目前总干渠正按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向下游供水。
位于总干渠0+900处建设的陶岔渠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筑面积825平方米,是丹江水进入总干渠后流经的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于2015年底建成,经试运行后,于2017年1月份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陶岔渠首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取样、连续监测、数据传输的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共监测89项指标,涵盖了地表水109项检测指标中的83项指标,主要监测一些水质基本项目、金属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生物综合毒性等项目,共有监测设备25台。每天进行4次监测分析。